Competition area領隊、教練、選手登入專區>
Swimming Team泳隊登入專區>

7.1充氣式救生艇競賽 Inflatable Rescue Boat (IRB) Competition

7.2.2 充氣式救生艇賽前簡報
在充氣式救生艇比賽項目開始前,必須舉辦安全簡報, 該簡報的參與對象包括大會人員、教練和領隊,簡報內容如下:
a) 所有安全操作程序之解說,選手皆須參與。
b) 溺者的照顧和水溫標示。
c) 確認比賽期間,緊急和急救地點的所在區域。
d) 比賽期間預測海浪、天氣狀況與比賽本質的危險。
e) 安全搶救方案和應急搬遷計畫。
f) 注意第2章第3節的競賽安全。
 
7.2.5 競賽項目的限制及團隊替換
a) 選手只能參加特定比賽項目一次,如:駕駛員不可第二次成為另一個團隊的團員或溺者;然而,合格的選手可轉換角色於同一賽事但不同項目的比賽。團隊替換只有在那個成員在進入比賽之前都沒有與其他團隊一起參加過此比賽。
b) 充氣式船艇比賽的溺者在參與男子組和女子組時可不分性別。
 
7.2.7 路線
a) 救生船艇比賽的路線將在圖表中詳細列明且由總裁判長的決定而設立。
b) 比賽線道為沙灘上開始/結束的位置延伸到相對的浮標。
c) 比賽線道從兩邊水道的旗竿(通常是紅或橘)圍起的中間區域,旗竿會平行於水岸而形成起/終點線和轉換線。
d) 轉動浮標將依退潮線的狀況,被置於水深及膝至少120m的地方,且會將各種狀況列入考量,如:沙丘、洞及裂縫除外、浪的狀況、盛行風及安全系數。
e) 救生比賽和團體救援比賽中的營救溺者浮標將被置於轉動浮標後大約10m的地方。
f) 魚雷浮標項目比賽中的溺者浮標將被置於轉動浮標後大約25m的地方。
7.2.8 路線變化
a) 水中起點:若裁判決定起點設在水中,起/終點線應設在從水岸後算10公尺處;沙灘位置標誌應設置在起/終點線5m朝岸處。
b) 彎曲海濱起點:必須安排妥當船員的位置,且須顧及到海濱的自然彎曲程度和沙灘狀況。
c) 水中終點:正常(如圖表)終點線是在沙灘處且在船員分配的水道標誌內,除非裁判決定在水中設終點。如是在水上結束比賽,一旦團隊的充氣式船艇的船身越過兩支旗幟/浮標所標出的終點線就算完成。
d) 彎曲海濱終點:駕駛員被要求跑到起/終點線上且當兩腳站定後在頭上高舉及揮動自己隊伍的海濱旗幟。
e) 計時器的終點裝置:駕駛員應在起/終點線上啟動電子計時器裝置來登記且處兩腳站立姿勢代表比賽結束。
 
下圖為大概距離。海灘上設立相對的浮標位置仍須依海浪狀況做調整。

典型充氣式救生艇賽範圍
 
7.3 流程
 
7.3.1 溺者安置位置
a) 穿戴安全帽的溺者必須由值班的船艇或他們本身的船員帶到海上。
b)如果是由船員帶溺者,溺者們可能會被轉調到比賽中值班的船艇上(專收溺者的船艇)。
c) 溺者會被安置在水裡(即指定的溺者浮標位置);在魚雷浮標項目中,溺者會在指定魚雷浮標之溺者浮標位置。
d) 溺者可握著浮標直到被救起,溺者不能嘗詴移動浮標到任何方向,藉此替船員得救生優勢。救援中,溺者必須完全離開浮標且在浮標後方位置。
e) 在群體救援和團體救援中,第二位溺者必須等待第一位溺者被救起,且待救生船艇離開後,從原先等候的位置移到浮標後方位置等待救援。

7.3.2 比賽開始
a) 選手在充氣式救生船艇賽中須戴上要求的帽子、安全帽及救生衣,以上皆須在編組區配戴完成。當確認進到比賽區後,編組人員會告知所屬之水道,駕駛員則利用衣服的顏色來辨認該隊指定的航線。
b)當發令員以口哨或其他方式表示開始,船員和救生艇團隊須前進到指定路線的水岸等候,路線裁判或檢查員會協助引導選手到出發位置。
c) 船員可要求額外的時間,此舉為選擇性特許行為,由總裁判長決定團隊在比賽之前是否可要求該時間。每一組在每場比賽最多可有5分鐘的時間,且至多可再有1分鐘的時間。
d) 救生艇應直接駛到團隊各自的終點標誌前。
e) 最多2位協助者可幫忙救生艇到指定位置(若情況緊急,總裁判長可允許協助人手增到4位)。指定位置表示救生艇靜止不動、須面對海岸垂直於海浪線,總裁判長會判定救生船艇是否完全在各自的路線範圍之內並在夠深的位置。馬達有無發動都不影響。
f) 駕駛員及船員須準備就緒站在面向且靠近各自的海灘標誌起始處或起/終點線後,若有色背心及辨別的服裝已提供,駕駛員須依照裁判指定下穿上。
g) 當發令員的指令一下,駕駛員及船員就能橫越起/終點線且發動救生艇。
h) 一聽到開始的信號聲,協助者必須站在救生艇兩側平穩船身,但不觸及引擎、燃料電池、燃料線組件和安全鏈;當開始的信號聲結束,協助者應推動救生艇到一定的水深位置,不過不能轉動救生艇的任一角度以利駕駛員及船員進入比賽區。
i) 一旦駕駛員及船員觸碰到救生艇,協助者必須離開船身且不能再給予進一步幫忙。
j) 駕駛員及船員須判定何時登船,基本決定權屬駕駛員和船組領導人的責任,而整個救生艇團隊則不能對其有任何異議。
k) 駕駛員完全登上救生艇才能發動引擎,只有駕駛員才能發動引擎,船員必須在發動救生艇期間才能接觸船身。
l) 引擎一開始不是進檔就是退檔,如駕駛員打檔是使用一支手,則另一隻手就須握住油門把手;若利用2手發動,引擎應該打空檔。
m) 在發動引擎後,救生艇絕對不能在未控制及不穩定下行駛。
n) 一旦聽到開始的信號,只有駕駛員是受允許接觸引擎。
 
7.3.3 前進浮標
a) 駛往海面的決定權屬駕駛員和船組領導人的責任。
b) 進入到救生艇後,駕駛與船組領導人須維持正規姿勢,如下述坐在救生艇上的三個安全位置:
駕駛正規姿勢: 左右腳其一須套在腳踏帶內,左手握住駕駛方向盤,右手握住引擎把手且坐在浮筒上。
船組領導人正規姿勢: 可決定左右腳其一須套在腳踏帶內,左手握住船艏繩,右握著內舷(船舷)握把或救生繩且坐在浮筒上。
溺者正規姿勢: 採低頭蹲式於船艇內且緊握浮筒上救生繩,絕對不能坐在船的底盤上或救生艇浮筒上。
c) 上述會從正規姿勢移位的例外如下: 在救生船艇上,三個位置的姿勢皆須以安全的方式變換:
• 如果引擎短路或是空檔時仍運轉時 ,駕駛和/或 船組領導人可能為了要拖拉救生艇到沙灘上而離開原本的座位。
• 船組領導人位置常上下移動是因為風浪起伏而導致救生艇的上下晃動。
• 當衝浪時,船組領導人須將腳踏帶栓緊,讓自己處於不會隨意移動的姿勢。
• 船組領導人會評估並以安全的方式在轉彎和通過淺水區時移動身體重心。
• 船組領導人在迴轉浮標時,可能會移動身體重心和調整他們的固定位置。
• 船組領導人在營救溺者時會離開他們的標準位置。
• 駕駛在魚雷浮標救生項目時會離開他們的標準位置。
 
7.3.4 迴轉及營救溺者
救生賽和團體救援賽的溺者營救的過程如下:
a) 迴轉時,船員不能繞太大的彎或延遲轉彎,這都會妨礙其他隊伍行進或將對手逼離正確的行進路線。
b) 所有浮標都是讓救生艇從逆時針方向迴轉,且浮標在救生艇轉彎過程中須一直維持在左側。救援浮標在轉彎時不能被壓在浮筒下方。
注意: 對裁判來說,浮標在迴轉或溺者救援中完全被池底,該參賽隊伍則會被取消資格。
c) 在救生賽和團體救援比賽中,救生船艇要圍繞著所分配的轉動浮標轉一圈,即 360 度旋轉,接著往救生艇左舷的溺者和救援浮標前進,準備營救溺者。
d) 魚雷浮標救生賽除外,該賽事的溺者救援過程皆如規則手冊所述。溺者在等待救援中臉需朝向救生船艇,在救援過程中雙手需緊扣或一手抓住另一手的手腕。
e) 營救溺者時需要以安全的方式進行且在救生船艇、救援浮標靠海的左側實施救援。駕駛和船組領導人皆可協助溺者上船。
f) 一旦營救溺者完畢後,救生艇就應該完成救援動作和迴轉,往靠沙灘那向的救援浮標前進且在回到岸上的過程中需保持轉動浮標一直在左手邊;在團體救援比賽中,相同的流程將在第二輪營救溺者時重複進行。
完成營救溺者即是溺者完全離開水面(非身體一定要進到救生艇裡)。在所有的救生船艇項目中,魚雷救生項目除外,溺者救援需在救生艇完全通過靠岸的救援浮標之前完成。
g) 每一艘充氣式救生艇只能越過被分配到的轉動浮標和救援浮標。
h) 如果救生艇船員錯失營救溺者的時機,他們可以再次繞過各自的轉動浮標且如上述所述方式營救溺者。
 
7.3.5 比賽結束/轉換
a) 駕駛直到離開救生艇前,須一直駛往岸邊和保持救生艇行駛在被分配的路線範圍內。
b) 當回到岸上,駕駛必須將引擎逐漸減速到空檔並停止,即:在上岸前,需啟動熄火開關關掉引擎,若使用安全熄火插銷,則需要一直插在引擎上。
c) 船組領導人在救生艇著陸或上岸過程都要坐正,不允許躺在船艇上。
d) 駕駛、船組領導人或溺者在救生艇著陸時不可以超速或以奇怪角度上岸。
e) 引擎必須在駕駛、船組領導人或溺者離開救生艇前熄火。(即:啟動熄火開關)
f) 溺者在駕駛離開前不得離開。船組領導人可以在駕駛前以安全方式先下船穩固救生艇,引擎可以不需關閉,船組領導人可使用船舷側邊把手離開。
g) 離開救生艇時,駕駛需雙腳踩救生艇底盤直到引擎完全熄火且不能只是打空檔。
h) 駕駛須坐著直到兩腳伸到救生艇外,「外面」的定義是過中線浮筒左舷。
i) 駕駛離開救生艇必須利用船尾突起的把手來離開,在離開的過程中絕不能踩救生艇或船的底部離開。
j) 駕駛需以安全且控制之下的方式離開救生艇,不能因為技術差或上岸時超速而在離開的過程中跌倒。離開的定義為駕駛要起身離開比賽中的位置一直到
 
駕駛在著陸、上岸或救生艇因減速往前傾的速度仍可行進泰然(如:沒有跌倒),跌倒是指駕駛身體任一部位而不是只有腳碰觸到陸地。
k) 船組領導人需要在駕駛跑往終點線時控制好救生艇;溺者則需協助船組領導人(群體救援及團隊救援的第一位溺者除外)。
l) 比賽結束是依據駕駛(跑者)雙腳跨越終點線且胸部是否有超越線來判定。
注意: 除非特例,否則參賽隊伍不能開救生艇來超越終點線代表比賽結束,船能駛越終點線,但駕駛需離開救生艇且越過靠海那邊的終點線,雙腳跨越線後才算結束比賽。
 
7.3.6 轉換線 (只限群體、團隊救生和接力賽)
a) 在所有需要轉換方向時,船組領導人需維持平穩船身且控制到安全狀態。船組領導人和溺者,如相關賽事中所敘述,應該使救生艇轉到一個安全的角度且協助駕駛進到救生艇。
注意: 在逆轉過程,駕駛、船員和溺者必須遵守 7.3.5的離開程序所述。
b) 在團隊救援和接力賽中的轉換,駕駛越過起/終/轉換線,需跑到他們沙灘上的指定標誌(請看7.2.7 c項)且標記下一個駕駛站的位置,在海岸後的起/終/轉換線和靠海的沙灘上的轉換標誌(即:轉換區)。第二位的駕駛不要求固定不動,但一定要在轉換區內標記。
 
7.4 競賽項目一 : 救生 IRB Rescue
a) 每一隊伍必須包括一位駕駛員、一位船員和一位溺者。
b) 溺者位置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 7.3.1所述。
c) 比賽開始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 7.3.2所述。
d) 團隊出海營救溺者後回岸,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 7.3.3和7.3.4所述。
e) 比賽結束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7.3.5所述。
 
7.5 競賽項目二 : 群體救生 IRB Mass Rescue
a) 每一隊伍必須包括一位駕駛員、一位船員和兩位溺者。
b) 兩位溺者位置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 7.3.1所述。
c) 比賽開始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 7.3.2所述。
d) 團隊出海營救溺者後回岸,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 7.3.3和7.3.4所述。
e) 駕駛離開救生艇請看第七章-流程中7.3.5的規則。在海岸時,船組領導人控制救生艇請看第七章-流程中7.3.6的規則。溺者只能在駕駛離開救生艇後再離開,溺者是允許協助船員控制救生艇。
f) 駕駛前進到起/終點線,繞過分配到的沙灘迴轉標誌再回到救生艇,駕駛也可幫船員迴轉救生艇,第一位溺者可協助船員控制救生艇,且當駕駛接觸船身時就不可再幫忙,之後溺者就必須讓自己處在不會阻礙到比賽的進行或賽事評比的位置。
g) 救生艇可重新啟動跟開始,而團隊就可出海營救第二位溺者後回到岸上,詳述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 7.3.3和7.3.4.
h)比賽結束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7.3.5所述。
 
7.6 競賽項目三 : 團隊救生 IRB Teams Rescue
a) 每一隊伍必須包括兩位駕駛員、兩位船員和兩位溺者。
b) 溺者位置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 7.3.1所述。
c) 比賽開始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 7.3.2所述。
d) 第二位駕駛和船員須在站在轉換線上。
e) 團隊出海營救第一位溺者後回岸,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 7.3.3和7.3.4所述。
f) 駕駛離開救生艇請看第七章-流程中7.3.5的規則。當第一位駕駛完全離開,溺者也離開救生艇,則第二位船員可橫跨轉換線後再前進救生艇。
g) 第一位船員迴轉救生艇也須控制好,就如同第七章-流程中7.3.6的a項,第一位溺者可在該過程中協助,幫忙第一位船員控制救生艇,只有第一位船員跟溺者允許接觸救生艇,第二位船員和駕駛則在她/他們之後才可接觸船身,即是:同一時間內不能有超過兩位控制救生艇,除非總裁判長指示這樣做。
注意: 溺者/第一位船員已經不能接觸船身的話必定要撤離且避開救生艇。
h) 駕駛前進起/終線,跑過他們各自在沙灘上的標誌(請看7.2.7 c項)且標記下一個站在轉換線上的駕駛,在海岸後的起/終/轉換線和靠海的沙灘上的轉換標誌(即:轉換區)。第二位的駕駛不要求固定不動,但一定要在轉換區內標記。
i) 標記後,第二位駕駛前進水邊去重新啟動救生艇,那麼當駕駛接觸到救生艇,第一位船員和溺者必須離開不能接觸船身,第二位駕駛不可發動引擎直到第一位船員和溺者完全離開船艇。
注意: 第一位船員和溺者必須讓自己處在不會阻礙到比賽的進行或賽事評比的位置。
j) 第二組團隊出海營救第二位溺者後回岸,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 7.3.3和7.3.4所述。 k) 比賽結束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7.3.5所述。
 
7.7 項目四 : 魚雷浮標救生 IRB Rescue Tube
a) 每一隊伍必須包括一位駕駛員、一位船員和兩位溺者。
b) 溺者位置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 7.3.1所述。
c) 該賽事的魚雷浮標不是裝載在一般位置就是在舢舨棚下彎曲套在船組領導人的蝴蝶結繩上,魚雷浮標是不行做調整的。
d) 比賽開始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 7.3.2所述。
e) 經船組人員的協商後,維持待救援姿勢後,環抱浮標之前以安全方式將溺者套上魚雷浮標。
f) 救生艇須以逆時針方式繞過浮標,即是:充氣式救生艇須一直處在浮標靠沙灘那側直到開始拯救溺者(請看第7章第7節 i 項)
g) 在救生船艇繞過浮標後,船員將從船艇的左舷進入水裡且維持轉動浮標在左側,船員應緊握魚雷浮標,並確保魚雷浮標、安全裝備或繩索不會鈎住救生船艇或駕駛員。
h) 船員游向溺者且要保持在轉動浮標、溺者救援處和魚雷溺者浮標在左側。
i) 魚雷浮標必須從溺者雙臂下繞過並固定,溺者可在無幫助下自行夾住魚雷浮標。船員無須在救援過程中以蛙式前進,只要在越過靠海岸那側的救援浮標前把魚雷浮標以O型圈住溺者即可。
j) 船員持續以逆時針方向繞在浮標旁,且在救援溺者時須維持救援浮標和轉動浮標的左側。溺者允許以踢水和水面下滑水方式漂浮,可不允許出水面上的游泳動作,不能從溺者腹部上綁繩索拖拉,在比賽中禁止使用蛙鞋和手蹼等協助工具。
k) 一旦駕駛接觸到溺者(不是藉由魚雷浮標套住),溺者救援就算開始且救生艇應該此時就駛向靠海那側的轉動浮標。
l) 船員和溺者必須從船艇左舷地方登船,不管有沒有駕駛的幫忙,駕駛應放開油門把手且打空檔去協助營救溺者。
m) 救生艇應以逆時針方向繞轉動浮標。
n) 魚雷浮標應套住溺者,而船員卸下裝備交給溺者。在駕駛離開救生艇前,溺者需緊握繩索和魚雷浮標並確保他們不被超出船尾的任何物品,或是經過(自動)排除積水的東西勾住。
o) 團隊回岸,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 7.3.3所述。
p) 比賽結束請看第七章-流程中的7.3.5所述。
 
7.8 取消資格
比賽隊伍若被發現未能遵守賽事的程序、敘述、規則和/或其他在國際救生比賽的規則手冊或相關通知和公告,則會被取消資格。船艇救生賽因違反安全及技術而取消資格如下:
充氣式救生船艇競賽取消資格碼
TDQ—技術性失格; SDQ – 安全違法失格

A. 比賽開始失格類型
A1 – 駕駛或船員開始失誤。 TDQ
A2 – 救生艇沒停在指定處或終點前的標誌。 TDQ
A3 –救生船艇的船首在比賽開始時沒有指向海面 TDQ
A4 –協助者在救生船艇下水時協助船員。 TDQ
A5 –駕駛在救生船艇外發動引擎。 SDQ
A6 – 駕駛使用兩手發動引,且沒打空檔。 TDQ
A7 – 在船員還沒接觸船身時,駕駛就發動引擎。 TDQ
A8 – 比賽開始後,救生船艇仍處無法控制或不穩定的狀態。 SDQ
A9 –駕駛在引擎處於進檔的狀況與運轉時推或拉救生船艇。 SDQ
 
B. 來回浮標路線
B1 – 一般駕駛或划船技術使船員從救生船艇離開正常位置。 SDQ
B2 –迎向巨浪是危險做法,可能導致駕駛員或船員從船艇被浪打出船艇外。 SDQ
B3 –沒有根據比賽的指定方式迴轉浮標。 TDQ
B4 –帶頭船艇有方向權,跟在後方的救生船艇不可逃避。 SDQ
B5 –救生船艇駛錯路線或延遲轉彎,造成另一艘救生船艇歪離原本路線。 TDQ
B6 – 救生船艇回岸時,沒有使轉動浮標在船艇左舷處。 TDQ
B7 – 船員或溺者在比賽的過程中與救生船艇失聯。 SDQ
B8 –駕駛或船員在救生船艇上無法控制救生船艇。 SDQ
B9 –船員沒有根據比賽的指定完成路線。 TDQ
B10 –救生船艇沒有在被分配到的轉動浮標進行360度的轉彎。 TDQ
B11 –以危險的方法從海浪處回到岸上時造成駕駛、船員或溺者被浪打出船艇外。 SDQ
 
C. 營救溺者
C1 – 營救溺者不是由靠海那邊的溺者浮標開始。 TDQ
C2 – 溺者不是由救生船艇左舷救起。 TDQ
C3 – 駕駛、船員或溺者與救生船艇失聯 SDQ
C4 – 溺者/船員未能以安全方式完成營救(即:未按照規定完成營救溺者)。 SDQ
C5 – 救生船艇穿過錯誤的轉動或溺者浮標。 TDQ
C6 –救生船艇在任何一個轉彎時將浮標壓在浮筒下。 TDQ
C7 – 救生船艇以順時針方式繞轉動或溺者浮標。 TDQ
C8 – 錯過營救溺者後,救生船艇再次在溺者浮標營救溺者時,沒有繞轉動浮標180度。 TDQ
C9 – 駕駛和/或船員未能協助溺者上救生艇。 TDQ
 
D. 魚雷浮標救生
D1 –救生船艇沒有在船員入水前繞過浮標。 TDQ
D2 –船員不是在船艇左舷進入水裡。 TDQ
D3 – 船員以不正確方式離開救生船艇。 TDQ
D4 –船員在找到溺者之前已握著魚雷浮標。 TDQ
D5 –船員或溺者不是以逆時鐘的方向在各自的浮標游泳。 TDQ
D6 –溺者不是以O型環方式套住魚雷浮標。 TDQ
D7 –當被營救時,溺者以正面漂浮或雙手搖櫓動作漂浮在水面。 TDQ
D8 – 在救出溺者前,救生船艇沒有停靠在靠岸邊的轉動浮標處。 TDQ
D9 – 船員/溺者沒有從救生船艇左舷處登船。 TDQ
D10 –救出溺者後,救生船艇沒有以逆時針方向迴轉轉動浮標。 TDQ
D11 – 在魚雷浮標項目結束時,溺者沒有被使用魚雷浮標套住腰際和/或有固定帶保護。 TDQ

E. 轉換群體/團體救生
E1 –駕駛在引擎處於進檔狀態時離開救生船艇。 TDQ
E2 –駕駛離開救生船艇,由船員關掉引擎。 TDQ
E3 –駕駛離開救生船艇,溺者協助船員轉動救生船艇。 TDQ
E4 –溺者在救生船艇的引擎停止前離開救生船艇。 TDQ
E5 – 在轉換過程中,船艇大力撞擊到岸邊造成駕駛、船員或/和溺者離開船艇上原本的位置。 SDQ
E6 – 船員以危險方式離開船艇。 SDQ
E7 – 在該項目裡,駕駛們和/或船員沒有按照規定完成轉換。 TDQ
 
F. 比賽結束
F1 –駕駛員在引擎處於進檔狀態時離開救生船艇。 TDQ
F2 – 駕駛以不正確方式離開救生艇。 TDQ
F3 – 駕駛偏離各自的水道使船隻擱淺。 TDQ
F4 – 溺者在救生船艇的引擎停止前離開救生船艇。 TDQ
F5 –駕駛員未能雙腳跨越終點線。 TDQ
F6 –在比賽結束時,船艇大力撞擊到岸邊造成駕駛、船員或/和溺者離開船艇上原本的位置。 SDQ
 
G. 一般規則
G1 – 駕駛以不安全行為進行比賽。 SDQ
G2 – 船員以不安全行為進行比賽。 SD
G3 – 溺者以不安全行為進行比賽。 SDQ
G4 – 船員遺失船艏繩。 SDQ
 
資料來源: 國際救生總會  競賽規則2015-2019版